top of page

靜坐冥想最常見狀況

一直以來,很多朋友问我很多有關冥想的问题,問我「我這樣正不正常?」我通常的回應是「那不是不正常,而是幾乎所有初學階段,會遇到的問題罷了」。 被問多了,让我有感而发,想重新整理自己的經驗,分享初學冥想會遇到的狀況。

不管你練習是打禪、觀想、靜心...坊間各種的冥想練習,對初學者來說,會遇到的挑戰不外以下這幾點:

常見狀況1. 常會覺得昏沈、想睡。甚至睡著。

這狀況是絕大部份的人會遇到的。甚至有經驗的冥想者,偶而也會有這種狀況。

為何會想睡?

很簡單。我們平時非常忙碌:身體上的奔忙、大腦上想法多多,甚至情緒的上下...都在刺激讓我們長期處在腎上腺分泌過多的狀態。而且,習以為常後,當我們身體停下來、大腦慢慢slow down後,人的自動機制以為這是要睡覺了。因為通常,人的一天中,只有睡覺是比較安靜的時刻。因此,會傳達「進入休眠」的訊息給自己。

不過,當你冥想時間、次數穩定增加後,我們身體也會習慣─原來主人不是準備睡覺,只是安靜下來做練習而已。這種一冥想就想睡的狀況也會好轉。

當然,有另一種狀況是,你真的累了。身、心都疲累了。甚至時間很晚,到了/過了就寢時間,身體的生理時鐘發出訊息。若有這種現象,逸琳都會建議,把冥想時間調到早上,或中午。只要不是飽腹(血液往胃腸流,很自然想睡),抽10分鐘練習,會比要上床才在跟周公奮戰有效益。

常見狀況2. 靜坐坐不了多久,腳麻、背痛,甚至身體打圈、會晃動

這些身體自然的反應,也是初學靜坐者最常遇到的。

首先,若你是因盤坐在地,10分鐘20分鐘後,有上述的狀況,我都會建議你,不要坐在地上,請坐在椅子上冥想。

因為絕大部份的人坐地上,都是姿勢不良的(原因很多,不知使用合適的禪坐墊、身體本就僵硬久坐更痛苦....)。與其靜坐中一直被身體不舒服所折磨,腦子想的不外:我這樣麻,正常嗎?我可以換姿勢嗎?愈來愈痛怎麼辦?....根本定、靜不下來。乾脆請坐椅上。

選一把椅面較硬(太硬或太冷可墊毯子)的椅子。不要倚在靠背上,兩腳平貼在地。保持臀部以下往下紮根,但後腰和背,輕鬆延長往上。不聳肩、頭擺正、下巴朝肚臍...這種姿勢可以讓你在冥想中,撐比較久才會開始不適。

還有,靜坐中,腿麻可以輕鬆地舒展腿部,維持在冥想狀態,是不要影響靜心的。

但上述都是比較治標的方法。治本的方法是:平時多運動,尤其腿部會核心的運動。因為平時的運動,已經在釋放身體的阻塞,在靜坐時,較能體輕通達,而非一直聚積該釋放未釋放的沈重能量。

尤其是靜坐上半身常會晃動、打圈者,更要保持經常運動、多喝水排毒的習慣,這種打圈、晃動的狀況會比較快克服。

常見狀況3. 常會看到光、影像,或聽到聲音

有些人的體質和他人不同,的確是較易看到不同顏色的光,或每次冥想都看到特定顏色的光,甚至會有「看到」、「聽到」某些畫面或聲音。

對於這些朋友,逸琳的建議是「覺知它們,但放下它們」。畢竟靜坐的目的不是讓我們在大腦中編故事、看電影。而是學會放下,保持平靜、中立的心。但若一味讓自己的想像力飛,就不是個好現象。需要把自己拉回來。

我會建議這些朋友,多練習「觀」這類的冥想。只是觀察,不隨之起飛。保持泰山崩於前不改於色的心態。再把這些練習的心得,帶回生活中,相信你會更接地、情緒更穩定與祥和

常見狀況4. 靜坐冥想會打嗝、排氣

打嗝有很多状况,一个是通常是胃腸不太好的人。是可能平時易紧张,或是饮食不正常...原因。在冥想中,或是甚至你刚吃饱没多久,一开始冥冥想,一阵子以后,體內人人都有的氣和能量,很自然流動時,產生的自我修復機制。因此,胃腸加強蠕動,打嗝、排氣,甚至咳嗽並不意外。

這時,你沒有「不正常」,相反地,應該欣慰,身體可能又減輕了些負擔。

常見狀況5. 靜坐覺得頭重,甚至頭痛

這也是一種常見現象。原因很多,最主要的原因不外乎是,平時用腦過多,或是長期神經緊繃,在靜坐冥想中,這些壓力或是神經緊張,慢慢地釋放,所產生的狀態。

經常靜坐冥想,會是最好的修復和修行

常見狀況6. 感覺第三眼緊緊的,或是會跳動

當我們專注在何處,我們自然會更清楚地感受到那個部位(情緒)。包括第三眼的感受也是。

幾乎每個月,都有人詢問逸琳「我靜坐時,第三眼會跳動,正常嗎?」

我會問他:請問你靜坐時,只有感覺到第三眼在跳動,沒感受到其他部位也會跳動嗎?而且,第三眼是靜坐中從頭到尾地跳動,100次冥想,每次必定如此嗎?

人們在尋找自己想要的答案。

是的,不可否認,有人冥想中,第三眼的確會有跳動感、緊繃感,或其他的感受...

但是,我們的心跳,從出生以來,沒有一刻不在跳動。可是沒有人問我,靜坐時心跳是什麼意思?

還有,我們的血管,也一直在跳動,不然怎麼量得到脈博,但也沒有人觀察到,或是問人「我血液在跳動,正常嗎?」

有時候,在靜坐時,萬籟俱寂,的確可以感受到我們平時感受不到的,比如,心跳、呼吸、指尖略微抽動、眼皮跳動....這些都是非常正常且平常的,就讓我們以平常心視之。

當然,也有可能因為平時腦壓高,在靜坐時,造成不只第三眼跳動,頭皮發緊,整個頭很沈重,這種例子,也不在少數。經常冥想,這種沈重感也會逐漸減緩。

常見狀況7. 靜坐老靜不下來

這是非常、非常正常的。即使靜坐老手,也不是每次都能到空無、無念、三昧的境地,何況是我們。

平時的忙碌,讓我們感受不到自己思緒如亂麻。可是一旦靜下來,水清則見魚。各種平時沒在想的念頭,一一浮現。

我們練習的目標,不是腦中空無一物,而是學著,讓自己不被紛亂的想法牽著走,靜坐20分鐘變成雜想20分

我常舉例,腦中雜念,就如天要下雨、娘要改嫁,我們一點辦法也沒有。不要試圖要去扼制這些念頭的出現,而是學會臣服於自己的不完美。

而且,當雜念浮現時,學著讓它自生、自滅,也就是不跟雜念演戲。

例如:雜念是想著明天要做的某件事。清明的自己跟雜念說,我知道了。然後不再去想,比如:我要做XXX,才比較順手。所以我要早點出門...

前者是放下,後者是跟雜念唱和,讓雜念由一變二、變五....愈發不可收拾。

也就是說,靜坐中,每當有念頭出現,就如同第三眼跳動,或看到紫色的光一般,自己內心知道,不用尋思:我是不是「第三眼要開了?」「我這樣正常嗎?」「紫色光是什麼意思?」

若是這個關卡可以突破,放下與雜念對話,或是尋找特定感受(看見光、第三眼的特殊感覺...),逸琳恭喜你,你的冥想境地已經更上層樓,相信你可以享受到靜坐的益處,每天端坐甘之如飴了️

56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bottom of page